我院在四川白鹅蛋品质性状相关分子标记的筛选工作中取得进展
【摘要】该研究为改良鹅蛋品质性状提供了分子遗传标记的理论参考。

我国是世界上养鹅量最大的国家,国家水禽产业体系2022年报告显示,我国鹅年出栏量已达4.68亿只,产值约526亿元,因此研究直接影响鹅蛋经济效益的蛋品质性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鹅的品种、年龄、营养、环境、疾病等因素都可影响蛋品质性状。继研究肉质、繁殖和体组成等性状之后,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家禽遗传育种科研团队采用GWAS方法筛选与鹅蛋品质相关的分子标记和候选基因,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在《中国农业科学》(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发表。

该研究以重庆市家禽科研基地209只四川白鹅(母鹅)为实验材料,测定每只鹅高峰期产蛋的蛋重、蛋形指数、蛋壳强度、蛋壳厚度、蛋壳重和蛋黄重量等6个蛋品质性状。基于该实验群体的2.896Tb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12.44×/个体),采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筛选与蛋品质性状相关的SNP位点和重要的候选基因,并通过核酸飞行时间质谱方法检测这些SNP位点的基因型频率。研究结果显示,有48个SNP位点与6个鹅蛋品质性状显著或建议性显著相关,并确定了PAPPA、GRIK2、ASCC3和EPT1等基因分别与蛋重、蛋黄重、蛋壳强度等蛋品质性状有潜在关联,这些基因为改良鹅蛋品质性状提供了分子遗传标记的理论参考。

我院家禽研究所高广亮和张克山副研究员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王启贵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重庆市绩效激励引导专项、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项目的支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