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研究发现VE注射能减轻牦牛的长途运输应激
【摘要】近日,重庆市畜牧科学院草食牲畜研究所反刍动物营养创新团队在牦牛运输应激研究取得新进展。

牦牛是能够适应青藏高原地区特殊严酷自然环境的特有牛种,常年生活在高海拔地区,为牧民提供肉、乳、毛、皮、役用、燃料等生活必需品,对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藏区自然条件恶劣,饲草料缺乏,生产方式以“靠天养畜”为主,科技水平低,导致牦牛产业产品品质和特色不明确,产业化程度低。因此,适时将牦牛运输到农区进行育肥、屠宰、加工和销售是我国牦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在方向。但是牦牛由牧区运输到农区,运输里程长,途中会产生较大应激,对牦牛健康和生产性能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导致牦牛死亡。因此,对牦牛实施运输应激防治具有重大意义。

近日,重庆市畜牧科学院草食牲畜研究所反刍动物营养创新团队在牦牛运输应激研究取得新进展。研究对象为10头西藏类乌齐牦牛,牦牛经过2100公里高速公路运输至重庆荣昌区,立即进行VE (40 mg/kg)注射,并采集注射前后牦牛的血液进行抗氧化因子,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研究。和长途运输后的牦牛相比,VE注射导致牦牛血液出现更高浓度的肌酐和更低浓度的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尿素和葡萄糖水平,并导致血清丙二醛水平降低,谷胱甘肽S-转移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还原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水平升高。研究表明VE注射改善牦牛的抗氧化应激能力,减轻运输应激。研究内容已发表在《PLOS ONE》,IF=3.752。

研究得到2022年重庆市重大品种研发与推广后补助项目和牦牛(重庆)不同能量水平营养调控和应激防治研究及应用项目的资助。

Figure1.The blood serum level of MDA, GPX4, GSH-ST, GSH-PX before and afterVE injection after transportation in yak.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