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畜牧科学院经济动物研究所近期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解析了武隆枣红王中华蜜蜂(简称“中蜂”)的遗传变异特征。筛选获得武隆枣红王中蜂具有相同变异位点的发生非同义突变SNPs的基因589条,CDS区发生Small InDel的基因214条,以上基因主要富集于赖氨酸降解、轴突导向、细胞外基质受体互作和MAPK信号通路的KEGG通路,最终获得16条在武隆枣红王中蜂样品中具有相同SNPs和Small InDel位点和变异的基因,其中嗅觉受体基因2条、细胞色素P450基因1条。推测氨基酸代谢、神经系统发育、嗅觉进化、抗逆性能改善和对温度偏好性的转变可能与武隆枣红王中蜂适应重庆本地自然环境有关。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发包含武隆枣红王特异性变异位点的DNA指纹图谱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有利于推动我国优质蜜蜂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
武隆枣红王中蜂是重庆市武隆区本地自然形成的,具有良好遗传性能的地方中蜂种质资源,主要分布于重庆市东南部、乌江下游、武陵山和大娄山峡谷地带。因其蜂王体色呈棕灰色,且腹节有棕红色环带,取名为枣红王中蜂。经调研发现,武隆枣红王中蜂抗病力强,极少发生中蜂囊状幼虫病;蜂群产蜜量高,在秋季以五倍子为主的山花开放季节,每群可产蜂蜜10 kg以上;耐寒能力强,在海拔1200 m的高山无需保温也可安全越冬。结果表明,武隆枣红王中蜂具有较高的抗逆性能和生产性能,是重庆本地优良的中蜂种质资源,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该研究得到重庆市科研院所绩效激励引导专项(22524J)、重庆市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专项重点项目(cstc2021jscx-gksbX0009)、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蜜蜂)(CARS-44-SYZ12)支持。
图1 发生非同义突变SNPs基因GO分类(A)和KEGG富集分析(B)
图2 CDS区发生Small InDel基因GO分类(A)和KEGG富集分析(B)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