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重庆市畜牧科学院经济动物研究所近期利用高通量测序和RNA干扰技术,解析了植物次生物质调控中华蜜蜂农药耐受性的分子机制。
重庆市畜牧科学院经济动物研究所近期利用高通量测序和RNA干扰技术,解析了植物次生物质调控中华蜜蜂农药耐受性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槲皮素通过上调表达关键P450s基因AccCYP6a14和AccCYP303a1,为后续的农药暴露提供保护,提高了中华蜜蜂对吡虫啉的耐受性。该结果明确了植物次生物质及其诱导关键解毒酶基因的表达调控中华蜜蜂对农药的耐受性,不仅为制定保护中华蜜蜂安全授粉的策略提供了新思路,对降低农药对蜜蜂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进一步研究植物次生物质调控中华蜜蜂对其他农药的耐受性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华蜜蜂是我国最重要的本土蜜蜂,在保护生态环境、维持野生植物多样性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近二十多年来,随着新烟碱类杀虫剂在我国的大量使用,残留于花粉、花蜜和蜂群中的吡虫啉也成为影响中华蜜蜂生存的新威胁。研究显示,田间实际剂量和亚致死剂量吡虫啉能对中华蜜蜂产生多重影响,导致我国部分野生植物和农作物得不到充分授粉,极大降低了中华蜜蜂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我国养蜂业迫切需要能有效缓解吡虫啉等新烟碱类杀虫剂对中华蜜蜂影响的方法和技术,以保护我国珍贵的本土蜜蜂种质资源。
该研究得到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CARS-44)、重庆市科研院所绩效激励引导专项(cstc2019jxjl80007)等项目的资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