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院“优良中蜂新品系选育及关键技术研究”取得新进展,项目展开重庆地区中华蜜蜂种质资源调查,通过采集梁平、奉节、垫江、万州、忠县等五个不同重庆山地饲养区内蜂群10群,测定其8项形态指标(即吻长、第三和第四背板长之和、翅长、翅宽、肘脉指数、第三腹板长、第六腹板长和第六腹板宽),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重庆地区中华蜜蜂的部分形态指标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中华蜜蜂种质形态特性印上“重庆指纹”,为重庆地区中华蜜蜂地方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团队分别采集梁平、奉节、垫江、万州和忠县的蜂群,将其命名为LP-1、LP-2、LP-3、FJ-1、FJ-2、DJ-1、DJ-2、WZ-1、ZX-1、ZX-2。测量结果如表1所示。结果发现吻长最大和最小的样本分别是忠县ZX-1和万州WZ-1;翅长和翅宽的最大样本都是垫江DJ-2,最小样本均是梁平LP-1;肘脉指数最大和最小的样本分别是万州WZ-1和垫江DJ-2;第三腹板长最大和最小的样本分别是万州WZ-1和梁平LP-1;第六腹板长最大和最小的样本分别是忠县ZX-1和万州WZ-1;第六腹板宽最大和最小的样本分别是垫江DJ-1和梁平LP-1;第三和第四背板长之和最大和最小的样本分别是垫江DJ-2和奉节FJ-1。
通过分析其结果显示,翅长、翅宽和第六腹板宽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翅宽与第六腹板宽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肘脉指数与第三和第四背板之和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第三腹板长与第六腹板长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第三和第四背板长之和与其他几个指标都不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表2)。
表1 中华蜜蜂工蜂8项形态指标平均值与标准差
注:红色表示在样本中形态指标数值最大,蓝色表示在样本中形态指标数值最小
表2 中华蜜蜂8项形态指标间相关性分析
该项目由重庆市畜牧科学院经济动物研究所和重庆师范大学合作研究,得到重庆市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专项重点项目经费支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