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院食品加工研究所“肉品质评价与畜产品开发团队”经过几个月的反复试验,开发出了一款低温长保型鸡肉预制菜产品
在市级财政科研项目——《猪、鸡肉类预制调理食品开发及标准化加工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推广》的支持下,我院食品加工研究所“肉品质评价与畜产品开发团队”经过几个月的反复试验,开发出了一款低温长保型鸡肉预制菜产品(名称待定),目前中试生产线正在建设中,产品预计10月份面市。该产品打破了传统鸡肉销售以整鸡、白条鸡或鸡分割产品消费为主的旧模式,开创了“一鸡多吃”的新模式。通过将白条鸡合理分割,配以不同的调味料及辅料,制成各种鸡肉预制菜,然后整体销售,达到一鸡多吃的目的。该模式不但满足了现代年轻消费者对美味、健康、便捷饮食的需求,也充分利用了整个白条鸡,实现了经济价值最大化。
原料、加工及贮藏方法是影响最终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研究团队比较了不同品种、日龄、预处理方法对产品品质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分割部位的加工适宜性,并根据不同产品的特点及适口性,制定了鸡肉的分切方法及肉块规格;通过试验确定了产品的包装和贮藏方法以及相应的参数指标;针对不同菜品开发了风味独特的调味包及辅料包。最终确定,产品采用90日龄、2~3斤的优质清远鸡为原料,原料不经过腌制和油炸;鸡头、颈、爪、脊梁作为汤原料,剩余部分根据不同菜品分切成2~3cm和3~4cm的块状,最终产品形式为一个“四菜一汤”的预制产品;产品采用无氧气调包装(70%CO2:30%N2)后速冻(低于-30℃),全程冷链运输(低于-10℃),贮藏试验证实产品的保质期超过3个月。
预制菜是目前食品行业发展的一个新风口,只有不断地创新产品及产品形式,才能推动预制菜产业在食品行业中的发展。本项目的研究不但丰富了市场上鸡肉预制菜的种类,也为优质地方鸡产品开发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原料、加工及贮藏方法是影响最终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研究团队比较了不同品种、日龄、预处理方法对产品品质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分割部位的加工适宜性,并根据不同产品的特点及适口性,制定了鸡肉的分切方法及肉块规格;通过试验确定了产品的包装和贮藏方法以及相应的参数指标;针对不同菜品开发了风味独特的调味包及辅料包。最终确定,产品采用90日龄、2~3斤的优质清远鸡为原料,原料不经过腌制和油炸;鸡头、颈、爪、脊梁作为汤原料,剩余部分根据不同菜品分切成2~3cm和3~4cm的块状,最终产品形式为一个“四菜一汤”的预制产品;产品采用无氧气调包装(70%CO2:30%N2)后速冻(低于-30℃),全程冷链运输(低于-10℃),贮藏试验证实产品的保质期超过3个月。
预制菜是目前食品行业发展的一个新风口,只有不断地创新产品及产品形式,才能推动预制菜产业在食品行业中的发展。本项目的研究不但丰富了市场上鸡肉预制菜的种类,也为优质地方鸡产品开发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