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范围内,规模化畜禽养殖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正日益加剧。我国每年产生畜禽粪污总量约38亿吨,折合氮磷钾养分约6000万吨,没有得到合理利用。为解决畜禽粪污、提高畜养殖资源化利用水平,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构建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实现“至203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一个覆盖广泛、运行高效、管理规范的养殖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目标,构建种养循环的生态农业体系势在必行。
2024年,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简称“生猪中心”)携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印遇龙研究员,联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华中农业大学等多个优秀科研团队,共同在我院重庆荣昌九峰山科研基地内打造了占地100亩的高标准九峰山种养循环基地,开展养殖粪污和农副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研究,研发粪污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和装备,构建适合西南丘陵地形的高标准种养循环模式,推动畜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高效能推动“种养循环”创新。基地投入使用以来,开展了沼液污染物降解和膜浓缩技术研发,以及水稻、油菜、迷迭香、水芹菜、构树等种植实验,初步构建以“猪—沼—油菜”“猪—沼—水芹”及“猪-沼—非常规饲料”为特色的绿色高效低碳种养结合技术模式,探究形成一套适合重庆地区乃至全国的种养循环模式。
高标准建设“精准滴灌”系统。种养循环基地于7月投入科研使用。基地安装了全国首例具有梯田压力均衡调节和肥力精准控制的自动化沼液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确保沼液能够高效、精确地输送至实验地块,实现实验作物的生长营养需要的精准调控。
高水平推动“绿色发展”科普。基地不仅是一个体现种养循环理念和技术的实验基地,还将打造面向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大众开展科学技术传播的科普展区。基地建立和使用,将是可持续畜牧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为打造绿色、环保、高效的农业发展新模式树立典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