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家自然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微生物-肠-脑轴”调控猪食欲和采食量的作用机制研究》中期研讨会在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召开。
2024年4月26日,国家自然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微生物-肠-脑轴”调控猪食欲和采食量的作用机制研究》中期研讨会在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召开。会议由重庆市畜牧科学院畜牧工程研究所副所长齐仁立研究员主持,邀请咨询专家、任务负责人和研究骨干共20余人参加会议。
会上,项目负责人、重庆市畜牧科学院院长刘作华研究员介绍了参会人员并通报了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对本项目中期检查情况;齐仁立研究员详细汇报了项目整体研究工作进展、阶段性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下一步工作计划;参与单位的任务负责人,南京农业大学余凯凡副教授和华南农业大学朱灿俊副教授分别汇报了各自团队近两年的主要研究成果和未来的工作计划。该项目自启动以来,研究工作整体较为顺利,并在迷走神经介导的肠脑轴信号交互调控食欲、肠道微生物定植改变仔猪早期下丘脑基因表达和能量稳态、色氨酸肠道细菌代谢物调控食欲和采食量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咨询专家华南农业大学江青艳教授、扬州大学蔡德敏教授和西南大学唐志如教授对项目的研究工作给予高度肯定,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一是项目需进一步明确肠道菌群如何通过神经和体液两个作用途径,正反两类不同作用机制影响猪的采食;二是要加大试验力度,广泛筛选影响采食量的肠道细菌;三是深化试验设计,深入开展机理研究,特别是要解释细菌介导色氨酸代谢影响采食的机理;四是在动物试验中,要仔细考虑动物模型与研究目的的匹配度,除了重点考量菌群及代谢物对采食量的影响外,还需考虑料肉比等重要生产指标。
与会人员围绕项目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工作计划进行了充分讨论交流。刘作华研究员表示,项目组要充分吸纳各位专家的建议,进一步优化研究方案,积极推进各项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力争取得更加显著的研究成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