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前身是1951年川东行署设立的“川东荣昌种畜场”,经十四次易名九次变更隶属,2006年定名为重庆市畜牧科学院。系公益一类畜牧科研事业单位,是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牵头建设单位,是国家现代畜牧业科技创新中心、国际合作中心和高级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宗旨是开展畜牧科学研究、促进畜牧业发展;职责任务是开展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技术研究、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研究、兽医与兽药科学研究、畜产品贮藏与加工技术研究、畜牧养殖环境与工程技术研究、牧草育种与草地生态研究,承担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开展畜牧科技合作与交流等。
院总部建在我国首个以农牧为特色的国家高新区所在地——重庆市荣昌区,B区位于重庆市渝中区,设有内设机构25个,其中研究所12个;在职职工500余人;是全国文明单位、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技特派员先进集体。
人才团队 拥有专业技术人员400余人,博士67人、硕士146人,其中高级职称169人;拥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等拔尖人才70人次;培养创新团队17个,25人在国际国内学术组织担任职务;柔性引进英国、日本等知名专家32人。人才梯队和团队结构日趋完善合理。
平台条件 拥有实验室20000余平方米,实验仪器2100台套,试验基地5000余亩;建有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动物转基因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动物环境与福利化养殖国际研究中心、猪品种遗传改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养猪科学重点实验室、人社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公共研发平台和试验基地等76个,创新创业条件能力较强。
科技成果 先后承担科研项目16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16余项,省(部)级项目600余项;获得各级各类科技奖励203项,其中国家、省(部)级奖励134项;授权专利333项,发表学术论文2500余篇,出版论著125部。特别是以第一单位主持的《荣昌猪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开辟了地方猪种保护和利用的新模式;人源化抗体基因工程动物、遗传性感音神经性耳聋动物模型、非常规饲料的开发利用及蚕丝人工神经等研究走在了全国乃至世界的前列。
成果转化 科技部授牌的首批农业星创天地“重牧硅谷”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联建17个分院(所)和4个研发机构,建有一批农技服务与成果转化示范乡镇,实施骨干企业深度合作、乡村振兴和畜牧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精英培养等行动;创新了“科研院所+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企业+家庭农场”的新型农技服务推广模式。
交流合作 是“中国畜牧科技论坛”“动物环境与福利化养殖国际研讨会”的发起单位和举办地,国际国内交流合作广泛而深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